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尖峰岭国家级森林生态站技术交流培训会成功举行
作者: 尖峰岭站 更新时间: 2017-11-16

     2017年11月8日至9日,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举行了2017年度森林生态站和监测站野外设施建设和数据采集技术交流与培训会议。参会代表有来自广西、广东、海南、湖南、江苏、江西等省区的10个生态定位站和监测站的近50名从事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研究的同仁。国家林业局生态定位研究网络中心杨振寅处长、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尹光天副所长亲临本次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各位参会人员来尖峰岭学习表示热烈的欢迎。

     杨处长指出,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建设就是了解和探索生态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的重要野外平台。目前我国林业行业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生态站涵盖了我国森林、荒漠和湿地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其中森林站120多个,湿地站近40个,荒漠站20多个。特别是近年来,生态网络中心的站点发展很快,建立了一大批新的野外监测研究站点。但大多数新晋的野外台站,在建设技术、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成果凝练、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经验还比较缺乏,亟待通过技术培训来进行提升。培训新晋生态站的各类技术人员,一直是国家林业局生态定位观测网络中心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网络中心要求老生态站对新生态站实施“传帮带”的基本任务之一,其目的是促进新晋生态站各项业务工作的快速发展,以保证网络中心各生态站尽快实现标准统一、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从国家层面提高数据的可比性和利用率。“野外监测——科学研究——评估应用”一直是生态定位观测网络中心要求各生态站业务发展的主线条,监测研究成果的应用,就是要在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分利用生态站的成果,凸显生态站的地位,发挥生态站的作用;而成果的获得则是建立在坚实的监测和研究基础上的,要做好监测,必须要有符合标准要求的监测设施;要做好研究,必须要有高质量的监测数据,以及高素质的科研监测人员。新晋生态站人员来到经验相对丰富的老生态站进行技术培训、交流、现场考察与实地操作,对尽快提升新晋生态站的业务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尖峰岭生态站是我国成立最早的野外台站之一,1957年就开始收集尖峰岭林区气象、森林植被等方面的监测数据,至今年已有60年了。长期以来,尖峰岭生态站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坚持在热带原始林区开展监测研究,获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在提供数据和成果共享、科普教育、宣传培训等社会服务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努力。尖峰岭站举办的本次培训交流会议,是该站实现这种社会服务的具体体现。希望到会的各位专家和技术人员,充分利用好这次机会,好好进行交流学习,大家来到地处我国最南端的国家级森林生态站,非常不容易,是带着各自的问题来的,希望都能够提出来,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期望大家都能够获得满意的解决方案。

     本次技术交流与培训会议分两个环节:一是由尖峰岭生态站的主要研究人员作专题报告,二是参会人员到尖峰岭生态站的核心研究区域进行现场观摩与实操训练。

     会议一共安排了10个专题报告:尖峰岭生态站站长李意徳研究员的“尖峰岭国家级森林生态站建设与管理情况介绍”;副站长/副研究员陈德祥博士的“森林碳水通量监测与数据处理技术”和“森林生态系统碳氮磷水耦合监测与研究技术”;副研究员许涵博士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地建设与数据处理技术”;高级工程师骆土寿的“森林土壤长期固定监测与数据处理技术”;助理研究院周璋博士的“地面气象与森林小气候监测与数据处理技术”和“森林生态系统氮磷添加实验技术”;会议还特邀了广州立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文峰工程师做了“森林植被样地数据采集系统及其应用”和“林区数字化(含生态监测数据)管理技术”的报告,以及广州友信方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吴小波工程师的“森林集水区测流堰、综合观测塔、气象站场等设施建设关键技术”的报告。报告之后,参会人员对生态站的监测内容、理论基础、技术方法、数据采集与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在会议安排的讨论环节中,大家都能够踊跃发言,根据各自生态站和监测站在工作中碰到的具体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获得了满意的解决方案。 

     在野外现场观摩与实操训练环节,全体参会人员来回步行10余公里,深入到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区,对森林生物多样性、森林碳水通量、氮磷沉降模拟、森林水文、森林土壤监测等野外研究设备设施的建设、数据采集、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学习,对某些监测项目进行了实际操作,加深了他们通过室内学习的印象,并希望今后能多举办这里交流培训会议,以便尽快提升他们的科研监测能力和水平。

   本次会议得到了广州友信方森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和广州力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协办。 

 国家林业局生态定位研究网络中心杨振寅处长、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尹光天副所长作重要讲话

与会人员在尖峰岭天池湖边合影

尖峰岭站站长李意德研究员做报告

尖峰岭站副站长陈德祥副研究员做报告

 与会人员在参观尖峰岭站固定监测设施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jff@cern.ac.cn TEL:020-87032619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